10大超值度假城市跨年 第1名最多省6.5萬



探究校園霸凌 兒盟:急需同理心教育

兒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受訪時指出,「學生缺乏同理心」是主因之一,建議學校加強情緒教育。(photo by Flickr) 分享 facebook 「校園霸凌」長期都是學校與政府頭痛的問題,兒童福利聯盟近日公布調查報告發現,竟有高達7成5民眾表示過去曾接觸過校園霸凌事件,顯示霸凌仍普遍存在於校園角落。兒福聯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受訪時指出,「學生缺乏同理心」是霸凌日益嚴重的主因,建議學校加強同理心教育,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長蘇祐晟則認為,父母也應發揮教育功能,並建議學校強化「班親會」角色,積極建立家長與老師的合作關係。缺同理心是主因兒福聯盟近日公布「2017社會大眾校園霸凌經驗調查報告」指出,高達7成5的民眾表示過去曾接觸過校園霸凌事件,而9成民眾認為現在的校園霸凌較過去嚴重。進一步分析原因發現,有4成以上民眾指出是與「學生缺乏同理心」以及「霸凌問題處理困難」有關。隨著時代變遷,霸凌的樣態已更多樣化。邱靖惠受訪時指出,「有時學生以為只是玩遊戲、開開玩笑,並無惡意,卻沒察覺到這些行為已造成對方痛苦。」她也強調,「霸凌是長期發展的過程,孩子在每個學習階段都可能遭遇到霸凌,起初只是人際關係排斥或衝突,但老師不能等到情況惡化成校園霸凌時才去處理。」「導師的角色非常重要。」邱靖惠說,雖然學校每年都有舉辦反霸凌宣導,也會配置輔導人員,但仍不能阻止霸凌事件發生。她建議從第一線的教學現場,就要帶入「同理心教育」。「第一步是『認識情緒』,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生氣、什麼是難過,再來才是學習如何去『控制情緒』。」她舉例,導師在經營班級時,可透過講故事、看影片,讓學生明白被霸凌者內心的感受;或是在課堂上與孩子們集思廣益,討論在遭遇霸凌事件時,如何解決衝突。校園霸凌被汙名化針對教育部設立申訴專線處理校園霸凌,邱靖惠無奈地說,反霸凌專線和政府的反霸凌防治作為,似乎讓校園霸凌有被「汙名化」的現象。「大家通常覺得只要通報教育部,個案就會被列管,而學校也會被要求調查與改善。」邱靖惠補充說,政府時常把校園霸凌和反毒、反黑議題綁在一起,「導致通報就像是打110報案一樣,可能讓學校認為有害校譽,導致霸凌事件通報率低。」「不過通報系統仍有存在的必要,讓政府掌握整體校園霸凌的狀況。」邱靖惠補充,更重要的是通報之後如何處理?她建議處理方式應要鼓勵老師,在平時班級經營時,幫助被欺負的孩子,促進學生的和諧相處,而不是只頻頻問教師,「你們班疑似有霸凌事件,有沒有趕快調查?改善了沒?」邱靖惠強調,這是長期的工程,如何讓校園霸凌「去汙名化」,也是兒盟目前努力的方向。家長:強化班親會功能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長蘇祐晟受訪時也贊同導師角色的重要性,「然而除了學校老師,家長也有教導責任。」他指出,父母可利用與孩子相處時,聊聊每天上學的狀況,「年紀小的孩子通常都樂於分享,若孩子不願意講,父母就要想辦法旁敲側擊,只要多關心、陪伴,讓孩子覺得有人在乎他,心裡也會比較舒服。」他也以家長的身分向建議學校,導師應強化「班親會」的功能。他認為,家長與導師是互相合作的關係,可透過平時定期舉辦親子同樂會、規劃團體出遊等,甚至只是簡單的寒暄問暖,「只要平時先建立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基礎,若遇到孩子疑似被霸凌事件,家長才比較可能用較理性的態度處理。」【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曾與諾貝爾物理學獎2得主互動 清大教授讚謙和有禮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Rainer Weiss(左起)、Barry C. Barish及Kip S. Thorne等3名學者獲得。圖/取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官網 分享 facebook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出爐!由首度偵測到重力波的LIGO團隊(雷射干涉重力波偵測站)3名奠基者魏斯(Rainer Weiss)、索恩(Kip Thorne)及巴利許(Barry C. Barish)得獎。清華大學教授趙煦多次與魏斯、索恩接觸,透露兩人謙和有禮,不是關在象牙塔裡的科學家,除了精於研究,對學術政治也有獨到見解,更促成美國NSF投注歷來最高的10餘億美元科學研究經費。趙煦因參與研究多次與魏斯、索恩接觸,他表示兩名得獎者相當謙和有禮,不論在演講場合或私下,都將成就歸功於整體團隊。兩人也不因偵測到重力波而滿足,反倒將眼光放得更遠,目標訂在未來5年內將偵測靈敏度提高3倍,觀測體積提高30倍。更透露魏斯曾說:「科學研究光有好點子還不夠,還要有說服別人支持的能力,才可能成就大科學。」,這句話很值得研究人員借鏡。趙煦也說,兩位獲獎者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科學家,相反地,他們領導整合及對外溝通的能力也屬「諾貝爾」等級。不但要協調15國上千名物理、天文、材料、機械、控制、計算機專家共同合作,還協助讓LIGO成為美國NSF投注歷來最高的經費,將如何和各界溝通、說服國會及納稅人支持,看的和做科學研究同等重要。趙煦指出,他最佩服的是魏斯及索恩對「學術政治」事務有很務實的看法和作法,LIGO也因為他們的領導,獲得美國政府迄今長達24年的大力支持。索恩聊天時曾告訴他,自己年輕時的興趣在音樂和電影,還愛吹薩克斯風和黑管,更熱愛搖滾樂。他在68歲時退休,轉進最愛的電影和音樂領域,並擔任2014年賣座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er) 的執行製片人。挾著對科學研究的細膩與熱情,他要求片中所有的科學情境都須經過他精心計算,要求絕對符合科學現實,不容一絲馬虎,而該片導演也是科學家出身,最後該片一推出便大賣,並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最近他正在籌劃開拍另部新片。他在加州理工學院擔任教授期間,指導出50餘名博士,清大物理系教授倪維斗即是他的學生,至今在重力物理方面也有傑出研究。

國語日報董事長難產 立委籲教育部勿過度干預

國語日報董事長難產,教育部試圖介入。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教育部不能過度干預,因教育部沒有能力經營國語日報,必須協助導正後讓國語日報回歸專業經營;民進黨立委許智傑也表示,官方介入太多會影響中立權,只能關心和輔導,不能強制介入。教育部邀國語日報16名董事開會,希望釐清教育部究竟有無出資國語日報。記者杜建重/攝影 分享 facebook 陳學聖表示,要先評估國語日報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董事難產不要變成私人的競爭問題。陳學聖強調,教育部不要過度干預,更不要說是接管,「因為教育部沒有能力經營」。陳學聖說,國語日報是一個老牌子的,是很多人成長的刊物,教育部現在能做的,就是讓董事會依照他的法令程序走完,導正完以後再回歸專業經營。陳呼籲,「為了孩子,大人們應該放下各己的私利。」許智傑則表示,教育部介入是「兩面刃」,官方介入太多會影響中立權,但官方完全不管也恐怕會有問題,這部分必須好好去拿捏,切忌不宜用政治力介入太深。許智傑說,若國語日報的主體性和中立性很強,官方就不宜介入,但今天董座難產,代表他的主體性和中立性恐怕不足,主管機關就要去關心和主導,否則這件事會影響到國語日報將來的品質。陳學聖分享他在國小3年級時曾投稿上國語日報,當初能刊上國語日報,是全校全班的光榮,不過他笑說,「我已經忘記自己寫什麼了」。倒是他在國小6年級時參加過國語日報舉辦的桌球比賽並獲得冠軍,這個印象比較深刻,他說,對當時的小學生來說,國語日報舉辦的桌球比賽是「中小學桌球比賽的奧運殿堂」。

搜尋欄
RSS連結
連結
加為部落格好友

和此人成爲部落格好友

QR 編碼
QR